時間:2020年06月16日 分類:醫學論文 次數:
摘要:全民健身志愿服務在政府強力推行的基礎上,取得了很多成效:整體已經形成以政府為主導、各部門協同、社會體育指導員為主體、其他人員共同參與的圍繞重大事件和時間節點以及大型體育賽事和群眾性體育活動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務項目格局。全民健身志愿服務作為全民健身的重要構成內容,為國家戰略的實現起到了積極推進作用。
關鍵詞:全民健身;志愿服務;制度;體系
一、全民健身志愿服務發展成效
志愿者隊伍和組織不斷壯大
截止2017年5月底,我國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數量已達到182萬,逐漸成為全民健身志愿服務中的主體。社會體育指導員從重數量開始向重質量、從重培訓向重實踐指導轉變,社會體育指導員的綜合素質和服務水平有所提高。截止2017年5月底,我國已有1774個地方社會體育指導員協會。此外,老年人體育協會、單項體育協會以及體育學術組織等都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特別是青少年體育社會組織,其中各級各類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總數達到6770個。
體育論文投稿刊物:體育與科學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注重前沿性的開拓性研究成果的交流,是一本學術性、思想性并重的體育科技期刊。以新概念、新理論開發、以及體育科研服務于運動訓練,學校體育和社會體育的研究論文為主體,兼顧基礎理論和科學理論建設。
志愿服務內容豐富,服務惠及城鄉居民
我國的志愿服務項目主要有健身指導、體育健身知識普及、體質測試、體育表演展示、體育競賽活動比賽、體育健身器材和科普讀物贈送等。這些都是群眾需求、熱愛和樂于參加的志愿服務項目,符合人際交往和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此外,部分地區還組織了一些群眾喜聞樂見、突出健身特色、易于推廣的體育項目,如廣場舞等。其中,健身指導和體育健身知識普及是各地最常見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務內容。
二、社會體育指導員在全民健身服務體系中的作用
全民健身志愿服務是以推動全民健身運動廣泛開展為目的,自愿、無償地服務他人和社會的公益性活動《全民健身計劃(2011-2015)》提出,要廣泛開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務活動,動員社會力量積極開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務活動。形成以社會體育指導員為主體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務隊伍。
三、相關志愿者的分類與分級情況
1.相關部委文件中有關志愿者等級的劃分
民政部印發的《中國社會服務志愿者隊伍建設指導綱要(2013-2020年)》(民發〔2013〕216號)中提出深化教育培訓,逐步建立健全志愿者分級分類培訓體系。《中國注冊志愿者管理辦法》指出“定期向注冊志愿者提供志愿服務相關技能等方面的培訓,向志愿者骨干提供專門的培訓,提高志愿者的服務能力和綜合素質”,《中國紅十字志愿服務管理辦法》指出“紅十字志愿者培訓分基礎培訓、專業培訓和骨干培訓。”“骨干志愿者”的提法實為將志愿者隊伍隱性的分為兩級。
2.地方志愿者文件中有關志愿者等級的劃分
《北京市志愿者管理辦法》中針對普通志愿者、骨干志愿者提出了不同的培訓方式。《廣東省應急志愿者隊伍組建方案》和《廣東省應急志愿者管理辦法(試行)》中對應急志愿者的分類明確指出“每類別應急志愿者分為初級、中級和高級3個級別”。《北京市應急志愿者管理暫行辦法》中對應急志愿者的培訓分為基礎培訓和專業培訓,這兩類培訓針對不同的人群,其中基礎培訓面向所有應急志愿者,專業培訓主要面向有一定專業技能的應急志愿者,這相當于將志愿者分為兩個級別。
四、我國志愿服務制度建設的問題分析
(一)志愿服務的培訓制度不健全
1.培訓內容與實際需求脫節
2.培訓方式缺乏多樣性
3.培訓評估的重視程度不夠
(二)志愿服務的激勵制度不科學
第一,激勵方式過于單一。
第二,在激勵力度和層次上不夠深入。
第三,激勵方法缺乏科學性。
第四,缺少科學的考核評估體系。
(三)志愿服務的保障制度不到位
1.志愿者權益保障不足
2.志愿服務資金短缺
3.志愿服務資金短缺
五、志愿服務制度建設的措施分析
1.注重志愿服務平臺建設
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過程中,志愿服務的資金問題已經得到明顯改善,我國多數地區注冊志愿者人數達到百萬級,說明志愿服務網絡管理系統平臺設計具備準確性的特點,在日后工作中,應當立足于制度建設與設計方面,共同建設志愿者項目與團隊的網絡管理系統,通過該系統能夠實時發布志愿服務項目,優化整合各類志愿服務子項目,組織志愿團隊參加培訓與教育活動,不斷完善對于制約服務工作者的星級評定機制。在建設網絡管理系統時,應當充分發揮出社會管理資源平臺的作用,以此推動志愿服務事業的發展,還有助于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在個人檔案中添加公益活動和志愿服務情況
現階段關于志愿者的注冊登記以及星級評定都需要在志愿服務網絡管理系統中完成。在社會快速發展過程中,由于只存在系統登錄計時,從而導致志愿者主動參加志愿服務的積極性不高,并且志愿者在參加志愿服務活動之后,能給予志愿人員的心理激勵、社會宣傳告知以及管理組織考察等信息比較少。所以應當在個人履歷檔案當中,增添參與公益活動和志愿服務的情況,詳細記錄個人參與公益活動的情況,并且做好志愿服務登記工作。通過志愿服務制度設計與建設,能夠全面落實志愿服務制度體系,在個人各項檔案當中詳細記錄參與公益活動和志愿服務的情況。
完善志愿服務管理組織功能
社會不斷發展過程中暴露出較多復雜性問題,傳統社會管理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現代社會的發展,所以需要對傳統社會管理方式進行優化創新,比如雷鋒精神流傳的過程中,并沒有建立獨立的組織專門推行雷鋒精神活動,志愿服務促進發展初始化階段,所以需要組織多方面不斷完善管理組織的各項功能。
結束語
建立全民健身志愿服務制度體系的終極目的就是增強參與者的體質、促進人們的健康水平,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因此,在志愿服務內容設置和安排上應該以此為判別標準,同時優化和創新更需要,管理理念上的更新和變革。
參考文獻:
[1]朱琳:全民健身志愿服務長效化的法理機制研究[J].體育與科學
[2]江汛清:《關于志愿服務若干問題的探討》[J]中國青年政治學報.2002(4)
[3]田軍:《志愿服務理論與實踐》[M]北京:立信會計出版社,2007
[4]國家體育總局:建立全民健身志愿服務長效化機制工作方案[A]
作者:王一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