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年12月29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要:隨著黨和國家機構深化改革的進程逐步加快,曾經的公安邊防部隊整體轉制為人民警察體制。在邊境地區進行邊境管理工作的隊伍力量發生了變化,這對邊境管理工作帶來了挑戰。與此同時,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國力的增強,不乏朝鮮邊民通過偷越國邊境等方式進入中國,并偽裝在我國的少數民族群體中,獲取經濟利益、刺探情報,對我國正常的出入境秩序甚至國家利益造成了損害,因此加強對少數民族的正常化管理迫在眉睫。本文擬從遼寧陸地邊境地區的少數民族現狀著手,分析其對邊境管理工作的影響,并提出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邊境地區少數民族;邊境管理工作;朝鮮族
遼寧陸地邊境地區少數民族的現狀
(一)遼寧的陸地邊境地區
遼寧地處中國東北部,與朝鮮接壤。中朝兩國于1964年勘定了兩國邊界的具體走向。中朝邊境線全長1334公里,其中陸界45公里,水界1289公里。遼寧段上自遼寧省與吉林省交界的渾江河口起,下至鴨綠江入海口止,全長306公里。在遼寧地區,與朝鮮接觸最為頻繁的邊境城市是丹東市。丹東市位于鴨綠江入海口附近,設有丹東出入境邊防檢查站和丹東港出入境邊防檢查站,并有丹東邊境管理支隊對邊境以及出入境人員進行管控。
(二)遼寧陸地邊境地區少數民族的組成、數量、分布
遼寧省共有51個少數民族成分,其中主要由滿族、蒙古族、回族、朝鮮族、錫伯族構成。在邊境地區,主要集中在丹東市和寬甸滿族自治縣。其中,據2000年數據統計,丹東省共有少數民族85.8萬人,少數民族數量以及占比位居遼寧省第一,且以滿族為主。在寬甸滿族自治縣中,據2000年的普查統計,少數民族共有23萬余人,占整縣人口比重的58.4%,且以滿族為主。
(三)遼寧陸地邊境地區少數民族的特點
遼寧是滿族的發源地,遼寧滿族的人口占全國滿族人口50.4%,位居全國之首,近年來也保持著近8%的年增長率。而朝鮮族方面,遼寧朝鮮族占全國朝鮮族總人口的12.7%,也是人口大省,并且在全國范圍內近乎于零的增長率下,遼寧地區的朝鮮族保持著近5%的增長率。從少數民族人口的分布來看,遼寧省的51個少數民族遍布全省各地,相對集中于東部、中西部和中部地區,總體來看符合大雜居、小聚居的特點。
遼寧陸地邊境地區少數民族對邊境管理工作的影響
(一)積極影響
與境外民族同宗同源有利于維護邊境穩定
由于歷史地理原因,邊境地區的少數民族大多原屬于同一部族,因近現代的國界領土意識崛起而被分割,但兩邊仍有相當程度的交流,甚至還存在著血緣關系。這就給邊界兩邊加上了一層血緣、宗族關系,使得雙方發生沖突的可能性大大降低,比如越界捕撈、過耕過牧等。如果邊境管理部門充分利用這一優勢,會大大加強邊境地區的穩定,有助于開展貿易互市等,幫助邊境地區經濟更上一層樓。
語言優勢有助于與境外交流
我國邊境管理機關與鄰國的交流方式主要有邊境會談會晤等。而往往在召開會談時的一大障礙就是語言不通,產生的不良后果就是雙方對于對方的時事政策沒有了解到位,嚴重時會影響到正常的出入境管理活動。如果能充分利用好邊境地區少數民族的語言優勢,邊境管理工作就會得到更為開闊的展開渠道,面向群眾由普通漢語言群眾擴大到少數民族語言群眾,更有利于維護邊境地區的安全穩定。
(二)消極影響
存在被顛覆、文化侵擾等風險
以中朝邊境朝鮮族為例,他們與境外朝鮮人員語言相通,文化相近,生活習慣相同,極易容易融入境外朝鮮人員的群體。而有些群體報有某種非常規目的來接觸這些中朝邊境朝鮮族,進行文化滲透、意識形態灌輸,極易使得他們被顛覆,做出有害社會安全和國家安全的事情。
部分少數民族居民可能窩藏、包庇非法越界的境外人員
基于種族相同的關系,境內的少數民族對非法越界而來的境外同族人員有時候會協助其躲避執法機關的抓捕,窩藏包庇,使得工作難度直線上升。例如中朝邊境很多朝鮮人員非法越境后,改頭換面,隱藏在山區的農村里,給當地居民的安全帶來了很大的隱患。近年來也有過非法越境的朝鮮人員槍殺中國村民的案件,這種情況值得我們重視。
對遼寧陸地邊境地區少數民族的管理治理建議
(一)邊境管理機關
深入基層開展群眾工作
群眾工作是黨的生命線,人民也是開展邊境管理工作的力量源泉。首先,應加大宣傳力度。通過播放宣傳視頻、定期舉辦講座、在明顯位置張貼標語、群發宣傳短信等傳統宣傳手段,增強遼寧中朝邊境地區少數民族群眾的守法意識和自律能力。其次,應采取各種手段密切警民關系。
例如警官兼任村官、警官兼任法制副校長等模式,及時掌握可疑情況,提升警官在警民關系中的紐帶地位。完善邊境聯防隊和巡邏防護隊,構建廣泛覆蓋的巡邏管控格局,營造良好的群防群治氛圍。要做到依靠群眾、教育群眾、發動群眾、贏得群眾、相信群眾,以誠待人。最后,應組織發動少數民族群眾發現敵情,及時上報,打造邊境警民聯動的一體化防控網,使大多數案件在第一時間得到處理。
充分發揮少數民族優勢開展情報工作
情報工作在邊境管理工作中占據著核心的地位,構建強大的情報信息網絡,發展關鍵線人,對邊境管理工作的開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要將陸地邊境地區少數民族群眾納入情報收集機制的收集主體中去。建立健全情報收集機制,為了調動群眾的積極性,可按照情報的重要程度、時效性、涉及范圍等方面,給予情報搜集者一定資金獎勵。要做好摸排工作,在案件高發地借助少數民族優勢來對流動人口、常見的犯罪方式以及手段進行排查了解。
借由少數民族打開與境外交流的平臺
少數民族有著天生的語言優勢,對于語言、文化、習慣的理解往往要強于后天培養的翻譯,所以在邊境管理工作中合理運用少數民族這項能力會對工作的正常開展起到很大作用。可以在職業招聘中,優先雇傭少數民族翻譯,提升其待遇標準。也可以利用其語言優勢,在日常生活的交流中獲取民心民意。
(二)其他政府職能部門
加強對少數民族的政策宣傳
充分利用好報紙、 電視、 網絡等主流媒體對民族政策法規進行廣泛宣傳,真正在廣大干部群眾中樹立“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的觀念。形成各民族間和諧相處、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努力做到在執法過程中依法辦事,確實維護少數民族合法權益。
建立完善的少數民族權益保障制度
建立健全民族法律法規,依法保護少數民族人口的合法權利,充分維護少數民族的平等就業權、社會保障權,確保少數民族人口可以公平分享國家發展的成果,平等參與民主政治,以及在精神文化方面與其他民族融為一體。建立少數民族人口信息聯系制度,運用民族社區資源,為少數民族人口提供服務和保障,建立完善的法律援助制度,為少數民族人口提供法律服務等。
邊境管理論文投稿刊物:滿族文學多年來,堅持文學性、當代性、民族性、可讀性為一體,以貼近平民生活、追求高雅精品、弘揚民族文化、培養青年作者為己任,廣泛聯系滿族及各兄弟民族作家,重點推出新人新作,深受國內外讀者所喜愛,是中國也是世界惟一的滿族文學雜志。
結語
邊境地區是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主戰場,邊境管理工作關乎國家主權、社會穩定。充分調動邊境地區的少數民族積極性有利于維護邊境穩定、民族團結。也不能忽視對邊境地區的少數民族管理治理以及群眾工作。所以,邊境管理機關應當重視少數民族在邊境地區的作用,采取有效的方法來將少數民族群眾聚攏在身邊,汲取力量,為我所用。
參考文獻:
王哲.我國陸地邊境地區人口流出及對流出地的影響分析[D].吉林大學,2016.
金楓. 遼寧省少數民族人口現狀、特點及存在問題[J]. 滿族研究, 2005.
解建秀.遼寧省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與管理創新機制研究[J]. 滿族研究, 2014.
金海燕.遼寧省城市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權益保障研究[J].民族法學評論,2014.
任婧.中朝邊境管控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8.
作者:張博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