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2年11月21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要:林業承擔著建設森林生態系統、保護濕地生態系統、改善荒漠生態系統和維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職責,是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關鍵,將可持續性發展的理念植入到林業管理中,已是當前我們所迫切需要做的任務。本文通過對林業的可持續性發展所存在的各類問題的分析,探討我國林業管理以及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的措施與途徑。
關鍵詞:林業管理;可持續性發展;自然環境;生態環境
Abstract: the forestry bear the construction forest ecological system, protect wetland ecological system, improve desert ecosystem and maintain the biodiversity of the important duty, is to promot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man and nature of the key,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forestry management to implant, already is the current what we desperately need to do task.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forestr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all kinds of analysis, discussion of China's forestry management and to achieve sustainable forestry development measures and the way.
Keywords: forestry managemen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中圖分類號:S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作者簡介:區漢明,1977年出生,男,廣東新會人,工程師,主要從事森林資源管理工作。
一、引言
現代林業的一個突出特點是森林生態環境意義的加強。在林業生態工程建設與區域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方面,日本、美國、法國等國家發展了水土流失控制的工程措施和快速的工程綠化技術,致力于形成以森林為主的流域治理的森林工程體系。而我國雖然森林資源總量還位于世界前列,人工林面積更是居于世界首位;但我國的林業工作還是面臨著嚴峻的形勢,其發展的現狀遠低于國民經濟發展和維系生態環境的標準。可持續發展是一種新的科學發展觀,人類已經逐步重視它在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所起的重要作用。目前,國家對林業需求主要是以保護和發展森林資源、改善生態環境。本文通過對林業的可持續性發展所存在的各類問題的分析,探討我國林業管理以及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的措施與途徑。
二、當前我國林業可持續發展存在的問題
(1)林權結構模式單一。在我國,森林資源基本屬于國有或集體所有,此林業產權結構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的體現,但卻制約了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2)采育失衡,利用不全面。近年來,我國雖在森林覆蓋率及森林積蓄量上有所增加,但人均擁有的比率還是遠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且部分地區還出現銳減現象。主要是存在采育失衡的狀況:年森林采伐量大于森林的生長量,采伐后未進行森林更新。采伐的木材利用不全面,只有2/3的材料作為原木運出,剩余的丟棄,且加工后出材率僅為60%~80%。
(3)生態補償機制未健全。所謂生態補償機制即為自然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因自然資源作為資源性,生態資源使用人或受益人在合法地利用自然資源過程中,應對資源所有人支付一定的費用或對生態環境的改善和保護做過努力、付出過代價者,給予一定經濟補償的法律制度,但這一機制尚未法律健全化。
(4)林業保護的監管缺乏力度。雖然目前國家在林業保護和管理工作上有了一定的成績,逐步加強了對森林資源的監督管理,并派駐森林資源監管機構對地方政府違法征地、毀林墾地等行為進行管理,并實施退耕還林等工程來恢復森林植被、挽回損失。但是,一些地區性的監督管理部門還是缺乏監管力度,對地方政府的林地用途管理制度,占用征收林地審核審批制度以及對破壞林地案件的監察力度還欠落實到位。
三、加強林業規劃管理的對策
(1)加強組織領導,開展宣傳教育。要做好林業管理,首先要成立專門的組織管理機構,各級林業行政主管部門的主管領導應合理全面地分配工作人員,將林業的資源管理工作作為一項常規工作來抓,年初做好計劃、目標,年中進行檢查,年底結束后總結。加強組織領導,做好督促、落實工作,出現問題要徹底檢查,決不怠慢。同時,還要廣泛地開展森林資源保護的宣傳教育工作。首先各林業企業要不斷地對職工開展對自然生態資源保護的宣傳教育工作,以不同的形式對職工進行林業的法律法規、方針政策的宣傳教育。以提高員工對林業發展的新形勢及自然資源保護的重要性的認識,消除廣大員工原先“靠山吃山”的陳舊觀念,最終為做好林業管理工作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并建立起“靠山育林”的新觀念,在根本上消除傳統“以砍伐為生、靠木頭吃飯”的錯誤觀念。其次,對生活在林區以及自然生態區的農牧民也要加強森林管護的宣傳教育工作,通過多種方式,如:舉辦活動、宣傳單、報紙、電視廣播等,或者局部干部的專題討論、案例分析等宣傳,最終提高群眾對森林的保護意識。
(2)加強監督管理,完善管護制度。要做好林業管理工作,還需要加強監督管理,完善管護制度。林業的管理主要包括林政資源管理和林業保護兩大塊,林政資源管理又包括林業的法規、林權、林木資源、林地資源、采伐及木材經營等管理[1]。因此,需要建立“多層保護”的管護機制,既可以明確管護人的責任、權利,又可以充分調動職工群眾管護經營的積極性。尤其是對森林資源的監管工作,全面實行伐區管理責任制度,采用采伐限額管理制度,實行憑證采伐、憑證運輸、憑證經營加工制度,依法嚴厲打擊超額采伐、非法占用林地、毀林開發等行為,杜絕亂砍濫伐現象,走可持續性發展的道路。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應與每一片伐區簽訂林木采伐管理責任書,落實伐區責任人,并簽訂伐區作業質量跟蹤管理責任書;伐前,林業行政主管部門的監察部門需要對林業規劃設計進行抽查;伐后,在各單位自查基礎上于年底由林業部門統一組織伐區質量檢查驗收[2]。完善的管護制度是一切林業管理工作能夠順利實施的保障,而林業管理的職工是生態資源管護的最直接執行人員,其工作質量及思想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林業管理工作的成敗,為此,現代林業的發展已迫切地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管護機制,通過它來明確管理人員的職責,并更好地落實責任,以達到對林區監督和管理的目的,并將管理質量與經濟效益掛鉤。要求林業企業的員工簽定管護協議,對他們的管護范圍、職責和義務等進行明確,利用協議的定期或不定期考核,對那些玩忽職守、作風不良的職工予以更換調整,充分調動林業職工的工作積極性,穩定管理人員隊伍,提高林業管理的質量[3]。
(3)強化林業管護與資源培育。要抓好林業管理更需要強化林業管護與資源的培育。林業管護包括了對木材流通的管理、林業有害生物的防治、森林的防火工作、自然保護區和野生動植物保護區的管護等等。首先,應加強木材運輸管理人員的培訓,進一步規范運輸監督檢查行為;其次,強化監測預警、檢疫御災、防治減災工作,開展季節性的災害普查,實行植物檢疫證運輸,嚴格防范外來危險性林業有害生物入侵;再次,認真貫徹國務院修訂的《森林防火條例》,加強森林防火的建設與管理,做好火災預警檢測、防火道、林火阻隔等措施,并對周邊職工民眾進行火災應急演練,降低火災發生造成的損失;然后,加強對設立的自然保護區以及野生動植物的管護,通過對《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保護條例》及野生動物保護法律法規宣傳,有效提高對野生動植物的保護意識;最后,嚴格按照《國務院關于全國林地保護利用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批復》和《國家林業局關于編制省級縣級林地保護利用規劃的通知》,認真組織做好林地保護利用規劃編制工作,建設全國林地“一張圖”,為管好用好珍貴的林地資源,打下堅實的規劃保障基礎。
四、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1)優化林業產業結構,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同其它產業一樣,林業產業也分為三個產業結構:在第一產業方面,我們應該加大短輪伐期工業原料林的培育,加大速生豐產用材林、竹林和名特優新經濟林的建設;在第二產業方面,我們應該加大新產品的開發力度,促進以低層次原料加工向高層次綜合精深加工轉變的步伐;在第三產業方面,要加大森林旅游業、花卉業的發展。實現“以二促一帶三”的策略,調整林業生產力布局,淘汰落后產業,改造傳統產業,培育新興產業,推動產業重組,解決林業產業結構不合理的問題,真正提高林業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創造最高的經濟效益。
(2)發展生態林業。生態林業是森林三大效益的綜合表現,是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有機結合。我們不能單純地為了追求生態環境的改善而放棄必需的經濟增長,我們必須明確林業的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關系,它體現在林業的“生態效益經濟”這一理念上就是生態林業。
生態效益經濟是指在生態環境系統良性循環約束條件下的追求經濟效益總量較大的社會再生產活動,即生態林業。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林農結合式。應用和推廣國內外先進技術和成果,采用科學的生產、管理方法,以林業為主,林農結合多種經營,逐步建成具有經濟、生態和社效效益的林業發展模式。大力推廣生態價值和經濟價值兼作。如實行林草間作、林藥間作、喬灌混交等種植模式。最終使植樹造林成為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增加收入的有力良機,同時實現了生態和經濟效益的有機結合。
2)規模造林。大面積造林即提高了生態效應,增加了景觀效果,又有了較高的經濟效益。主要體現在發展苗木基地,經濟果林、速生豐產林等商品林宜林地上。
(3)依法促進林業可續發展。我國的《森林法》及其實施條例中關于森林管護、植樹造林、森林經營管理等章節,為我們實現林業可續發展提供了法律依據,體現了國家對現代林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視程度。同時要規范市場行為,為林業生產經營主體參與市場競爭,創造公正、公平、公開和誠信的市場環境。主要是建立健全林地、林木流轉和評估制度、私有林經營權益保護制度、森林采伐監督制度、林權變更登記公示制度、森林旅游服務市場管理制度、森林認證制度、森林林木林地抵押貸款制度等,要按照有利于林業為國民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服務的要求,從行政管理的法定依據、法律實施的主體、程序、職權范圍及其責任義務,規范林業主管部門的公共管理行為。進一步明確現代林業發展思路,適應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實際,加快生態建設,實現林業跨越式發展。
五、總結
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各個領域工程項目建設越來越多,林地占用問題日趨嚴重,且世界環境變化日趨復雜化,導致自然災害頻繁發生,病蟲害、捕殺野生動物、生態資源破壞等問題,迫切需要我們做好林業管理及可持續發展。建立林業科技創新體制,建立起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核心,以效益為目的的林業科技創新體系,以促進林業生產力提高,并運用數字林業即利用現代信息科技手段,推動林業經營和管理的精確化、科學化、加快實現林業管理的現代化。
參考文獻:
[1]邢玉芹.淺談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和森林資源的保護管理.林業科技情報,2011,2(3):1911-1913.
[2]劉義希.加強林業資源管理實現林區可持續發展.中國林業,2010,7(6):2320-2355.
[3]周桂林.經濟轉型中林業資源管理法規的價值考量與實證分析:以黑龍江省伊春市林權制改革為例.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8,6(12):3601-3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