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年01月22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越來越關注與重視精神層面的追求,而室內設計作為滿足大眾精神訴求的重要途徑自然成為研究重點。紡織材料是室內設計常用材料類型,具有裝飾美化、保暖吸聲防潮、柔性空間塑造等作用,在當今的大趨勢下,人性化、藝術化與科技化成為紡織材料在室內設計中的重要創新應用方向。
1紡織材料在室內設計中的作用
1.1裝飾美化作用
室內設計過程要注重視覺效果塑造,良好的視覺效果能給人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視覺效果塑造需要依托相關材料的裝飾美化作用,具體到紡織材料中,其裝飾美化作用主要表現為以下兩種形式:一是以裝飾物形象呈現,如室內的墻布、窗簾、地毯、帷幔等,紡織材料既可用于制作這些物品本體,也可通過形狀變化、圖案塑造等賦予物品以美感;二是以室內用品形象呈現,如沙發套、燈罩、桌布、靠墊、床單等。這些物品具有突出的使用功能,同時也能起到裝飾作用,如沙發套可以保護沙發,降低其磨損程度,也可重塑沙發外在形象,使其更加美觀大方。
1.2保暖吸聲防潮作用
室內設計不能僅重外在形象而忽略功能。房子終究要通過居住、辦公等彰顯價值,營造良好的室內環境對提升房屋價值具有重要作用。比如房屋保暖效果好,可以維持室溫,確保人們生活于正常溫度下;房屋吸聲效果好,可以降低噪音污染,有利于人們在安靜環境下保持良好精神狀態;房屋防潮效果好,可以避免潮氣侵襲人體,對保障人體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紡織材料的特征為其在保暖吸聲防潮中發揮更好作用提供了支撐。紡織材料導熱系數較低,可以降低熱量傳導速度起到維持溫度作用,如桌椅上的坐墊通常由紡織材料制作而成,能為人們提供柔軟舒適感與良好的溫感;紡織材料是多孔疏松結構,可以通過激起小孔內部空氣震動對聲音產生黏滯阻力,使其轉化為熱能擴散于空氣中,從而起到衰減聲音的作用;紡織材料具有吸濕性,能吸收空氣中的濕氣起到防潮作用,但當吸收到一定程度后,其吸濕性、保暖效果和吸聲效果都會出現弱化,因此室內防潮不能完全依靠紡織材料。
1.3柔性空間塑造作用
柔性空間塑造以滿足心理需求為主要目標。柔性是人的本能要求,比如人與人進行交際時,柔聲細語更能打動人心,得到對方認可;職場中采用柔性管理更能激發員工工作積極性,尤其是對犯些小錯誤的員工可充分體現包容性,有利于塑造寬容的工作氛圍。同樣室內設計中也會有柔性要求,缺乏柔性的房屋會使人產生距離感,難以傳達出“家”的溫暖與溫馨。紡織材料可以用于塑造柔性空間,一是視覺上的柔性,如窗簾、地毯、墻布等展現出的柔軟肌理,能讓人未觸摸便能體會柔性之感,進而產生強烈的觸摸沖動;二是觸覺上的柔性,當人們坐在鋪有坐墊的桌椅上時,所產生的舒適感使人情不自禁地放松身體,將這里當作可以排解疲乏的溫馨之地;三是心理上的柔性。每個人都期盼溫暖,柔性空間可以帶給人心理層面的柔軟,暫時忘卻現實,盡顯柔情的同時驅散壞情緒。
2紡織材料在室內設計中創新應用原則
2.1整體性原則
整體性原則要求室內設計的每個環節要結合起來進行整體考量,而不是單獨進行,從而避免設計結果出現不倫不類、不相匹配等現象。具體到紡織材料創新應用中,整體性原則表現如下:一是紡織材料在覆蓋面積上要得到控制。雖然紡織材料在室內設計中具有諸多優點,但若完全使用紡織材料也會過猶不及,比如柔性要有對比才能充分得以體現,即室內設計要適當使用硬性材料與紡織材料交相輝映;二是紡織材料色彩、圖案、肌理等進行選擇搭配時,要與室內整體風格相契合,否則會產生違和感,從而破壞室內整體格調與意境;三是不能盲目使用紡織材料,比如色彩搭配方面要從整體上進行考量,選擇類似色搭配法塑造柔和秩序之感,合理使用對比色搭配如紅與綠、藍與橙、黃與紫等,旨在弱化室內色彩對視覺神經的沖擊力,有利于保護視力降低損傷。
2.2功能性原則
功能性原則要求紡織材料在使用時注重其功能發揮,實現美觀和實用兼而有之,比如客廳、餐廳等開放性較強的場所應選擇色彩純度更高、圖案生動有趣的紡織材料,營造歡快愉悅的環境氛圍,使人身處其中調動起積極情緒,表現出積極向上的一面;臥室、衛生間等私密性較強的場所應選擇色彩柔和、肌理柔軟的紡織材料,用以塑造溫馨空間,使人身處其中能更好地放松自我。另外,從功能層面考量,紡織材料除了要發揮功能外,還要規避短板,比如紡織材料屬于易燃品,要避免在廚房中使用,進而更好地保障室內用火安全。
2.3協調性原則
紡織材料應用于室內設計要考慮空間環境大小,比如像會客廳、酒店大廳等空間較大的場所,要在紡織材料圖案選擇方面更加慎重,不建議使用面積小、花色多的圖案,否則難以在大空間下得以醒目呈現,且花色多非但難以塑造變化感,還會由于用量大容易使人產生視覺疲勞。紡織材料在應用時要彰顯“組合”特征,即通過圖案、形狀、色彩等協調組合構建整體元素,使室內空間更加緊湊有致,并且能促進主導與附屬之間界限更加清晰,有利于塑造多重空間相融合之感。紡織材料之間要靈活組合。紡織材料包括紗線類、帶類、繩類、針織物、編織物等,其能拓展紡織材料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空間,但要想獲得更好的應用效果,必須在遵循協調性原則下進行靈活組合,才能產生萬般變化,滿足不同的室內設計要求。
3紡織材料在室內設計中創新應用方向
3.1人性化創新
室內設計本是為“人”服務,其人性化特征與生俱來,但隨著設計技術不斷發展,室內設計逐漸向集約化與樣板化方向發展,使“人”需要改變本身來適應室內設計。人性化創新以扭轉該局面為重要目標,通過融入更多人性化元素引領室內設計更具溫情,更能使人體會到符合自身需求的感覺。紡織材料在室內設計中的人性化創新可通過以下三項途徑:
(1)注重體驗。產生體驗的前提是獲得感覺,如觸覺、視覺、嗅覺、心理知覺等,而從創新層面分析,簡單的直觀呈現往往只能帶來單一感覺,只有尋找事物之間的聯系才能帶來更為豐富的感覺,比如在地毯設計中選擇草綠色毛氈制品,既能讓人體會柔軟之感,也能由此聯想到青青草地、泥土芬芳、昆蟲鳴叫等,大自然之感便能映入腦海、滲入心靈,進而使精神更加平和、心情更加舒暢。
(2)注重趣味。人們更加喜歡充滿趣味的事物,因為人們能從其中獲得快樂與新奇感,猶如平靜海面掀起波瀾,為枯燥的生活增添一絲趣味。利用紡織材料設計可以隨意變化形狀的家居用品,如鞋柜、桌椅等,使人們既能基于自身需求靈活調整形狀,也能從中體會動腦與動手的樂趣。現代人精神緊繃是常態,若能通過趣味性設計使人們獲得片刻的放松對緩解疲勞與重整心態具有重要意義。
(3)注重綠色環保。室內設計走綠色環保路線也是人性化創新的重要方向,比如紡織材料要選擇經過質量認證的合格產品,避免有害物質擴散威脅人體健康,此外,紡織材料還要實現廢物利用,重新設計淘汰后的紡織材料。實現該目標需要建立在完善室內設計體系的基礎上,確保紡織材料不會被隨意丟棄,而是從設計角度回收利用。
3.2藝術化創新
隨著大眾審美要求進一步豐富多樣,室內設計需要求新求變,而藝術化創新則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途徑。藝術化具有無目的性與不可預料性,經過藝術化處理的事物往往能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比如激起某種情感與引起詩意反應等。藝術化創新需要室內設計者具備深厚的文化素養,能解讀普通文化內涵并從中獲得設計靈感,比如部分設計者基于大眾對大自然閑情逸致的向往,設計出一款專門放置于陽臺上的椅子。采用淺色紡織材料覆蓋椅子全身,與陽臺周遭環境形成統一之姿,給人以椅子與周遭環境融為一體的感覺。
不僅如此,設計者為椅子發生形變留足了空間,可滿足不同質量與體型人的要求,進一步凸顯了椅子與自然融合之內涵,彰顯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之道。紡織材料形變特征也能為藝術化創新提供支撐,比如紡織材料可以隨意彎曲、折疊、卷揉等,在藝術化處理過程中不用擔心損壞材料。基于此優勢,設計出諸多千奇百怪的形象,有方方正正的鐘表、凹凸不平猶如山間小路的地毯,以及可人為調控色彩斑斕的影壁墻等。紡織材料藝術化創新之路是廣闊的,只要設計者或者受眾有想法便能找到實現措施,這對于豐富室內設計風格,使人們獲得多種多樣體會與感覺具有重要推動作用。
3.3科技化創新
科學技術的發展為室內設計達到更高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撐,使室內設計跳出傳統設計理念限制,傳達出更加迷人的氣息。具體到紡織材料創新應用中,科技化創新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視覺效果的創新。隨著新型繡縫技術的出現,一種身披尼龍外衣的“觸感尼龍燈”進入大眾視野。該產品不同于常規燈具光線直射,而是在尼龍遮擋下使光線變得微妙多姿,給人以朦朧之美,使室內環境極具趣味感。
第二,觸覺效果的創新。依托新型材料制作的電子紡織產品可以與人形成交互,當人們將手置于產品之上時,其表面圖案便會發生變化,同時變化的還有觸覺,如青青草地圖案出現時會給人以毛絨感,花朵圖案出現時又會給人凝滯觸覺感。該產品用于墻布、地毯等設計中時,可以使人們基于自身需求隨時進行調整,在同樣空間內感受不一樣的環境和氛圍。
第三,功能創新。紡織材料依托相關技術能實現內部加熱,有利于紡織材料保持干燥,為更好地發揮保暖吸聲防潮作用提供幫助。具體到吸聲層面,薄纖維層吸聲材料、非織造布、復合材料等新型紡織材料的開發為獲得更好的吸聲降噪效果提供了支撐,同時也豐富了紡織材料吸聲機制,形成多孔吸聲、阻尼吸聲、共振吸聲、強吸聲結構等多種機制并存的局面。
作者:戚久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