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3年06月19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要:甲B、乙A類罐區泵房的平面布置在安裝中應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泵房平面,煉油廠,罐區
前言
在煉油企業中甲B、乙A類罐區泵房的安裝生產占了很重要的位置。設計中稍有不慎,將產生問題并影響到生產,并給國家造成不必要的財產損失。因此,在進行罐區泵房的整體設計時必須嚴格遵守GB50160-2008《石油化工企業設計防火規范》和SH/T3014-2002《石油化工企業儲運系統泵房設計規范》還有SH/T3007-2004《石油化工儲運系統罐區設計規范》。正確理解規范中的條文,認真做好罐區泵房(泵棚)的平面布置,根據罐內所儲介質確定罐區泵房的防火防爆等級。就此問題結合有關規定中的章節,提出應注意的問題。
(一)罐區泵房的平面布置
(1)罐區內的平面布置
首先以甲B、乙A類油品罐區為例,罐區內共布置4座內浮頂儲罐儲存同一類油品,單罐容積5000m3。罐壁高度H1=15860mm,罐體總高度H2=18162mm,罐外徑為21028mm。根據《石油化工企業設計防火規范》GB50160-2008(以下簡稱GB50160)第6.2.8條規定:罐組內相鄰可燃液體地上儲罐的防火間距不應小于表6.2.8的規定。所儲液體類別為甲B、乙類且容積大于1000m3的內浮頂罐,兩儲罐間距為0.4D(D為儲罐直徑),其間距為8411mm。罐與防火堤距離根據GB50160第6.2.13條規定:立式儲罐至防火堤內腳線的距離不應小于罐壁高度的一半,罐壁高度H1=15860mm,罐壁至防火堤內腳堤線的間距為7930mm。根據GB50160第6.2.15條設有防火堤的罐組內應按下列要求設置隔堤:第一款,單罐容積小于或等于5000m3時隔堤所分隔的儲罐容積之和不應大于20000m3,因此本罐區內不設隔堤。
根據GB50160第6.2.12條防火堤及隔堤內的有效容積應符合下列規定:(1)防火堤內的有效容積不應小于罐組內1個最大儲罐的容積。罐區設計容積為6369.6 m3減去罐基礎所占容積1726.5 m3(基礎直徑21000mm,H=1200mm)、管墩所占容積44.8 m3、 管線所占容積76.96 m3,凈容量大于等于5437.5 m3,防火堤計算高度為1.2m加上0.2m為1.4米,滿足第6.2.17條防火堤的高度應為計算高度加0.2m,但不應低于1.0m(以堤內設計地坪標高為準),滿足規范要求。兩排罐之間的凈距為20000mm,考慮到罐前閥金屬軟管兩道閥組、閥組平臺及管墩,罐區尺寸確定為77916×66327mm。
(2)泵房(泵棚)的平面布置
根據GB50160第4.2.12條石油化工廠總平面布置的防火間規定距1000~5000 m3甲B、乙類內浮頂地上可燃液體儲罐與其專用泵棚的防火間距要求為15m。
(二)罐區泵房之間管墩設計及應注意的問題
通常泵房外的管墩高度一般不低于300mm,以泵房室外地坪標高為±0.00。泵房至罐區主管帶末端長度為100米,按2‰坡度向泵房設計,至罐區末端管墩高為500mm。一般罐區內地坪標高與罐區外地坪標高持平或比罐區外地坪標高略高。泵房室內地坪一般比室外地坪高300mm,可根據泵房外所布置的泵入口管道的最大直徑及泵入口處的45°最小連接高度,調整泵基礎的高度,對于水平安裝的泵進、出口管道宜取3‰的坡度由泵坡向主管帶。
(三)平面布置應注意與相關專業的協作
(1)確定罐區泵房間主管帶寬度時,應考慮相關專業的需求,如儀表槽盒、電信槽盒等。
(2)儲罐脫水口方位布置應充分考慮給排水專業的含油污水管線的走向及其污水井的設置需求,避免結構基礎與之沖突。
(3)儲罐開孔布置時,應充分考慮罐區消防冷卻水管線的安裝、泡沫消防管線的安裝需求,做到統一協調、整齊美觀。
(四)罐區的平面安裝
(1)各專業的條件的提出,包括儀表、設備、建筑、結構、電氣、給排水、暖通、總圖。
確定儀表條件:溫度、壓力。雷達液位計包括液位顯示、低液位、高液位、高高液位報警。就地及傳送至操作室、泵運行監測、就地壓力表。
(2)確定設備條件:罐壁的開孔布置,罐進出口的罐壁接合管、人孔(內浮頂盤上部加帶芯人孔)、排污孔(帶放水管)、溫度計、壓力表、管嘴。泡沫產生器開孔由給水排水專業提供給主專業集合后提出。罐頂的開孔布置:呼吸閥的罐頂接合管、雷達液位計的罐頂接合管、溫度計壓力表的罐頂接合管、透光孔(內浮頂罐罐頂設檢修人孔)、設罐頂平臺至呼吸閥、透光孔、雷達液位計的踏步。
(3)確定建筑條件。泵房的外形尺寸的確定。根據泵的外形尺寸及進出口閥組及過濾器,考慮進出口線的預留位置,即考慮2臺泵的預留位置,確定相鄰泵組的凈距。泵機組與泵房的側墻凈距應考慮預留泵出口線的空間。預留泵2臺位置,甩在泵房一側。最后確定泵房的長寬高。泵或電機的重量超過1000kg或臺數較多時,泵房和泵棚內宜設檢修用的吊裝設備。泵房高度根據起重機的參數及設備的高度確定。
SH/T3014-2002《石油化工企業儲運系統泵房設計規范》第六章泵的布置和配管。其中6.1中的c)相鄰泵組(或泵基礎)的凈距,不應小于0.8m;d)泵機組(或泵基礎)與泵房側墻(或泵棚側柱)的凈距不宜小于1.5m;e)泵基礎單排布置時,泵房或泵棚內的主要通道宜設在動力端,寬度不宜小于2m。規范中所規定的是最基本的要求。設計時必須根據工藝流程的要求并考慮今后的發展,預留一定的空間。根據實際情況綜合進行布置,考慮一定的預留空間。最后確定泵房的實際尺寸,提出條件。
(4)確定結構條件
罐基礎高度的確定,由泵房外管墩至罐區內管墩的最末端,按管徑最大的一根的罐與主管墩結點的最小高度的管底標高。管底距罐底200mm是規范的要求。大管徑罐壁開孔考慮補強,根據補強圈的大小向上提高管底距罐底的尺寸。根據油品的進出罐的要求增加罐內進出口附件。罐底標高與罐區相對地坪標高之差為罐基礎提出的高度。因為出口補強圈外徑大,相應罐底降低。所以罐基礎相對提高200~300mm為宜。為最終條件。
(五)罐區泵房管道的安裝設計
(1)首先,所提到的一點必須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石油化工行業規范SH/T3007-2004《石油化工儲運系統罐區設計規范》和SH/T3014-2002《石油化工企業儲運系統泵房設計規范》中的各個章節,依次對號入座。只能高于規范,不能降低標準。寫入規范的內容為設計所遵守的最基本的東西。但出于安全生產上的考慮,我們可以結合其他相對應的規范,增加其他內容是可以的,因為現行規范也可以說是最基本的要求。
(2)罐前支管與主管道連接時,宜采用45°彎頭與主管道連接,同樣,泵前支管也宜采用45°彎頭與主管道連接。罐的進出口、泵的進出口都可以這樣設計,45°進泵可減少管道阻力降將大大的改善了泵的吸入條。
(3)掃線流程的設計
現有罐區、泵房的掃線設計大多數不夠完美,給生產、檢修帶來了很大的難度。當罐區或泵房出現問題或需要動火時,就需要即時處理管線問題,雖然在罐區末端和泵的進出口都設有掃線,但在實際的生產中,很難做到:泵房、罐區給汽掃線進裝置由裝置退油至輕重污油罐區。根據生產操作的需要,設計時可在罐區邊界處加設界區閥。在閥兩側各線加分支閥并加連通線。增設一根輕重污油線與系統連接。如關閉邊界閥,由罐區末端給汽可以吹掃清理任意一條管線。泵房外輸送線在邊界設界區閥,在閥各線內外加分支閥同樣可以清掃任意一線。這樣不僅可以減少輕重污油的回煉量,而且對于檢維修、改擴建時,處理需要動火的管線帶來極大的方便。
(六)罐區、泵房管道補償器與固定管墩的設置
(1)罐區管道補償以自然補償為主,一般在兩罐之間設置π型補償器。在防火堤與泵房之間管道上設置L型補償器。
(2)掃線介質為蒸汽的每一根工藝線必須在固定管墩處設置固定止推管托,尤其是進泵線和出泵線。根據計算結果選擇適當位置設置固定管墩,不同的管線可在不同的位置設置固定點,確保管線設備的運行安全。
(3)罐區泵房之間的補償器在圖紙上必須標出補償器的預拉伸量xxxmm。安裝手冊中的固定管托不滿足要求的應自行設計加強,以確保檢修、清線時安全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