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3年06月19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水利工程建設中越來越重視與景觀、環境、生態等方面的共同治理。永定河穿永仁縣城而過,在永定河綜合治理工程建設中,永仁縣把河道綜合治理與城區居民對景觀、環境、生態及休閑場所等方面的需求統籌考慮,使永定河沿岸成為了縣城居民的重要休閑、娛樂、觀景場所,使縣城生活環境得到重大改善。本文介紹了永定河綜合治理工程在設計決策方面的做法,建成后對縣城生活環境改善的主要表現以及存在的不足,供有需要的城鎮參考。
關鍵詞:河道,治理,促進,環境,改善
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城鎮現代化進程的加快,對位于城鎮的水利工程建設提出了新要求和新內容,在城鎮建設的水利工程,除應滿足興水利、除水害的基本要求,保護城鎮防洪安全外,城區水利工程還要充分考慮改善和美化環境的要求。永仁縣在永定河綜合治理工程中,更新治水理念,河堤建設與河濱帶狀公園及各類配套設施同步建設,使縣城防洪安全標準得到提升,河道水體更加清潔,城市景觀和居民生活環境得到大幅改善,居民生活、休閑、健身環境的舒適性得到增強,使永定河綜合治理工程不僅取得防洪效益,更取得了環境效益,使這件工程真正成為了民心工程,惠民工程。
1.永定河概況
永定河為蜻蛉河的一級支流,主河長31公里,是永仁縣城生產、生活的主要水源之一。永定河發源于永仁縣維的鄉營盤山和龍潭營東麓,流域內最高海拔高程2444米,流域地形北高南低。永定河徑流面積617平方公里,縣境內徑流面積467平方公里,河道中游段流過永仁縣城,城區下游橋頭寺斷面以上有徑流面積310.2平方公里。永定河屬典型的山區河道,其多條支流旱季源頭會斷流,而流域內降雨后河內水位暴漲較快,降雨很快就會形成徑流進入其支流匯入永定河,而隨著降雨的結束,河內水位回落時間也較快,河道水位呈暴漲暴落型特征。永定河中游段自縣城西北部入城,自縣城東南向流出,在城區段形成五道河彎,形似 “幾”字,狀如玉帶。
2.永定河綜合治理前期工作決策論證方面的做法
永仁縣已于2003年1月編制《永仁縣縣城防洪規劃》,規劃確定的位于城區永定河下游橋頭寺控制斷面20年一遇洪水標準為454.5m3/s。河道水力計算成果是:采用矩形斷面,通過設計流量454.5m3/s時,需把河道建為凈底寬33.7m,凈堤高不小于5.0米的河槽,復核河道內下泄設計洪水時水深4.601~4.572m。永仁縣城區面積原只位于永定河左岸,2006年,永仁縣為加快城鎮化建設步伐,縣里提出要加快永定河城區段的建設步伐,將河道分為兩期進行綜合治理,使永定河左、右岸有機的連為一體從而擴大縣城面積的思路。原《永仁縣縣城防洪規劃》是純粹從水利工程河道防洪的角度做出的,為節約投資及水流通暢方面考慮,《規劃》選定的方案是改直三處較大的河彎,可使城區段河道縮短1287米,但會造成河道兩岸現有連片土地被分成更多的小塊,在新開挖的改直河道處形成新的高邊坡,造成沿河兩岸土地開發利用困難。此次永仁縣提出永定河城區段綜合治理工程的建設目標有了調整,不僅要實現河道的防洪要求,還要考慮縣城擴城要求及景觀要求。由于對工程建成后要達到的目標不同,因此在2006年計劃對永定河進行綜合治理時,否定了《永仁縣縣城防洪規劃》選定的方案,改為選用原《規劃》時的比較方案,河道基本沿原現狀河道布置的方案,以達到保持河道的自然風貌和提升縣城的景觀特色,呈現河道自然彎曲的景觀效果。縣里反復多次組織由工程設計單位、縣級財政、發改、水利、建設、林業、國土等單位及特邀的文化、景觀、民俗等方面的專家參與的方案評審會。經充分討論和征求意見后形成的永定河綜合治理思路是:工程的建設不僅要使縣城的防洪標準滿足相關規范要求,還要結合河堤工程的建設,使永定河城區段兩側建成一條帶狀公園,在右岸形成縣城新區,在沿河兩岸形成休閑、娛樂、觀景場所。
設計單位收集了各次評審會提出的好建議,最后選定了河堤采用復合梯形斷面,下部河堤采用陡邊坡漿砌石,上部河堤采用緩邊坡土石料填筑以利于種植綠化植物,陡邊坡河堤與緩邊坡河堤連接處設置一道親水游人道,以方便河道在低水位時讓游人親近水體的方案。河道綜合治理方案的論證工作歷時一年多時間,設計單位也對設計方案進行了反復修改,最后才得以確定。具體方案是:河道凈底寬31米,底部護岸結構類型為漿砌塊石擋墻,河道擋墻斷面尺寸為頂寬0.8米,迎水面坡比1:0.25,背水面坡比為1:0.25,基礎埋深1.5米(墻趾至河底),基礎底寬1.143米(水平寬度),設計擋墻墻身總高度4.229米,其中河底至墻頂高度2.5米。墻頂以下30厘米范圍內為C25澆筑壓頂,便于欄桿安裝,其余部分采用M7.5漿砌片塊石砌筑,擋墻表面用M10砂漿勾縫。上部土石回填部分河堤高3.5至4.5米,土河堤坡比最小1:4,最大1:7.1,根據地形條件的不同坡比也分別不同。兩岸土石回填的河堤頂部均分別設置一條河濱路,滿足河兩岸兩側進行新城區建設后的交通要求。河濱路(含人行道)總寬15米,采用瀝青混凝土鋪筑。道路路面以下一次布置有給水管、雨水管、污水管及電纜溝槽。
3.永定河結合治理工程對縣城生活環境改善的主要貢獻
3.1形成了優美的水面景觀
永定河治理一期工程2007年冬季開工,歷時一年完成整個一期工程的建設。一期工程起點位于氣象路老橋下游約30米處,止點位于老南永公路石拱橋下游約100米處,全長1225.075m,建成后河道底寬31米,在尾部建有一道天藍色的橡膠壩,河道行洪時放空過流,平時充水形成擋水壩蓄高河內水位,滿足人們的親水需求。永定河上游有我縣兩件中型水庫中的一件—麻栗樹水庫,洪水期能調節洪峰,河道缺水時可向其注入水量,維持河道的生態水量需求。麻栗樹水庫還承擔著下游元謀灌區的農灌用水和我縣麥拉工業園區生產用水任務,在向下游元謀灌區和麥拉工業園區供水時,可對城區段河道內蓄水產生置換作用,使河道內水體保持清潔。底部漿砌石砌筑的河堤頂部兩側的游人路,采用青石板鋪筑,閑暇時分,散步的游人腳踩青石,沿河而行,空氣中彌漫著河道水體散發出的濕潤空氣,映入眼中的兩岸綠化帶中養眼的綠色,真是讓人流連忘返。
3.2形成了舒適的河濱公園
永仁縣城過去僅有占地面積不足15畝的中山公園及占地面積不足70畝的烈士陵園兩個休閑場所。但除去園內的建筑物、構筑物和綠地之外,供人們休閑健身的面積已很狹小,縣城居民大多不愿去這些地方擠。永定河兩岸上部土質河堤建成后,相應地進行了綠化,形成了一個較大的帶狀公園。土質河堤形成的帶狀公園占地近百畝,土質河堤坡腳有漿砌石襯砌并采用青石貼面寬3.5米的游人道及臺階供人們休息,坡頂有道路,斜坡長20余米,上有游人觀景小道,使這個帶狀公園成了縣城居民飯后首選的休閑、健身場所。特別是夏天晚飯后,在游人路上散步的老人,在綠化小道上卿卿我我的情侶,還有跑來跑去觀看河兩岸霓虹燈的小孩,使縣城的居民充分感受到原來生活還可以如此的幸福。
3.3形成了理想的健身活動場所
永定河綜合治理工程完成后,河道水流得以暢通,河邊道路得到了硬化,河岸綠化從無到有,使夕日常遭受洪水沖刷的河灘地變成了寶地,吸引了攀枝花、昆明、楚雄的房地產商先后到永仁投資,建成了永仁古城等一批河邊的地產開發項目,使河濱兩側的設施得到進一步配套,河邊相繼建成了幾處小型廣場。每到夜幕來臨時,永定河邊太陽能路燈準時發出亮光,音樂聲響起時,各個小廣場上聚集了健身的人群,現代舞、彝族左腳舞、健身操,分別滿足了不同人群的健身需要。只要是晴天,在河兩岸散步、慢跑、乘涼、跳舞的人們,每晚約有一千人次。
3.4推進了縣城的整潔
永定河綜合治理工程是我縣第一件將河道、道路、供排水管道、電纜溝、綠化統籌規劃建設的工程。過去,永仁縣城的排水主要依靠明、暗渠排水,雨、污排水無法分離,遇到較大的降雨時,雨水混合污水漫出排水溝,將垃圾、糞便沖到街面,嚴重影響了永仁縣城生活環境,使過路的行人戰戰兢兢,惟恐一不小心就摔倒在污水里。永定河綜合治理工程實施后,縣城的排水第一次實現了局部的雨污分離,污水通過污水管網流向了后期建設的污水處理廠,雨水則分段進入了永定河,大大減少了縣城雨天污水橫流的機率。河道兩邊的游人路和濱河路,建設時一次采用了青石貼面,并設置了垃圾箱,分段由專人負責保潔,路人看到整潔的路面,也在心中升起了保護環境的意識,減少了隨意拋棄垃圾的行為,使縣城的環境更加整潔。
4.取得的效益
永定河綜合治理工程對永仁縣城居住環境的推動作用是跨越式的。永定河一期工程建成后,河道過洪面積得到擴大,水流通暢,解除了夕日沿河兩岸常受洪水淹沒之害,為永仁縣城南部永定河兩岸建設新城區打下了堅實基礎。永定河綜合治理一期工程完工后縣城面積的增加進入了快速發展期,河道兩側目前已發展為城區,特別是永定河右岸,增加新城區面積超過1平方公里。新建的河濱公園面積近百畝,改變了永仁縣城城區面積狹小、綠化面積少、街道窄、城市居民休閑無場所的現狀。永定河綜合治理工程的建成,不僅使縣城的防洪安全性提高,河道防洪標準從防御不足五年一遇洪水提升至防御二十年一遇洪水,最重要的是推進了縣城生活、休閑環境的明顯改善,工程社會效益、環境效益顯著。許多外出后幾年后歸來的永仁人,許多前幾年曾到過永仁的朋友,當他們再次來到永仁,都會對永仁縣城的發展速度感到吃驚,特別是對永定河兩岸花紅柳綠、華燈璀璨的景色懷疑自己是不是走錯了地方。永定河城區段綜合治理工程以近2000萬元的投資保障了縣城的防洪安全,工程實現了防洪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共同發展,在人民群眾的心目中評價非常高,也是近年永仁縣建成的各類工程中,深受老百姓歡迎的工程之一。
5.取得的經驗及存在的不足
在此項工程設計建設中,取得的主要經驗是:為了獲得最大效益,水利工程建設必須要根據其所處的地理位置和區位優勢注重與人文、景觀、休閑娛樂、環境治理等方面的協調發展。在前期論證建設方案時,要盡可能的做到廣征民意、多向專門的機構咨詢,整合多部門的資金,使地面、地下建筑物盡量爭取同期施工,以避免投資的浪費和對同一片土地反復施工給環境帶來的不利影響。
永定河綜合治理工程存在的不足是:受建設資金不足的制約,未能對兩側的綠化帶配套節水灌溉設施,造成綠化用水量過高。同樣是因建設資金不足,投資籌措艱難,河堤下部采用漿砌石襯砌的河堤高度還是低了些,特別是在河道上下游段未治理的情況下,已治理的河道內是無法避免淤積的,淤積抬高河床后,將會給上部采用土石回填的河堤增加遭受洪水沖刷的機會。此外,河堤綠化帶種植的少部分綠化植物體形偏大,若遇超標準洪水時,可能會把植物沖入河道,形成堵塞,建議今后類似的河邊綠化工程,對所選種的綠化植物應控制其植株的大小。
6、結語
水利工程常常因建筑物和水體的結合形成獨特景觀特質,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具有地標的意義。水利工程肩負改造山河、興利除害的任務,規劃建設中應該更加注重在綜合開發及合理利用方面的研究,保護和管理利用好珍貴的水資源,更好地為人民服務。建設水利工程不僅改變了自然界中天然水流的形態,也改變了周圍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特別是位于城鎮的水利工程,更需要綜合考慮工程所在地區的地域性、文化性、整體性等方面的因素,讓地處城鎮的水利工程不僅發揮其正常的工程效益,也最大限度地發揮環境效益,形成旅游資源和休閑資源。永定河綜合治理工程不僅使永仁縣城的防洪安全等級得到了提升,也促進了縣城生活環境獲得改善,是工程效益和環境效益實現雙贏的一項利民工程,其建設思路值得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