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年03月30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要 介紹了鱖魚網箱高效養殖技術,包括水域選擇與網箱設置、魚種投放、餌料魚投餌、日常管理、病害防治、適時起捕等內容,以期為鱖魚養殖提供參考。
關鍵詞 農藝師論文,鱖魚,網箱,高效養殖技術
鱖魚俗稱鱖花魚、季花魚、桂魚,常見有2種,即翹嘴鱖和大眼鱖,廣泛分布于我國東部江河湖泊。其肉潔白、細嫩而鮮美,無小刺,富含蛋白質,自古就被列為名貴魚類之一,是席上佳肴,一直深受消費者的青睞[1]。現將鱖魚網箱高效養殖技術介紹如下。
1水域選擇與網箱設置
鱖魚網箱養殖要求:水域開闊,向陽避風,水草較少,水流平緩,有微流水或較小的風浪,水深在3 m以上;水質良好,清新無污染,透明度大于50 cm,溶解氧在5.5 mg/L以上,pH值6.5~8.5。箱體形狀為正方形或長方形。網箱為全封閉六面體,框架用毛竹或鋼管制成,其規格應比網箱的長、寬尺度大10 cm左右或等同,框架應平整、牢固、形狀穩定,網箱框架高出水面10~15 cm。箱距在1 m以上,行距在10 m以上,箱底距水底大于0.5 m。箱體用3×5線編結,雙層,內衣網目1.5 cm,外衣網目5 cm,蓋網網目5 cm,一般體積為2.0 m×4.0 m×2.5 m共20 m3,或3.0 m×3.0 m×2.5 m共22.5 m3。網箱在下水前必須進行檢查,發現破損應及時補好。新網箱在使用前要放在水中浸泡10 d左右,將其泡軟,避免擦傷魚體。舊網箱應用8~10 g/m3的漂白粉或強氯精消毒。
2魚種投放
銅陵地區養殖鱖魚主要為翹嘴鱖和大眼鱖,其魚種來源:一是江河湖泊中捕撈的苗種,二是池州市水產良種場人工繁育的秋浦花鱖苗種。魚種要求體健無病,規格均勻整齊。個體規格要大于3 cm,以50~100 g/尾為佳。為防止魚種相互刺傷,大規格魚種宜在冬季放養;7月以放養夏花為主。放養密度一般為15~40 尾/m2。魚苗入箱前用3%~5%食鹽水或10 g/m2高錳酸鉀溶液浸泡10~15 min,以殺滅魚苗體上的寄生蟲或細菌。從夏花開始培育。放養密度5 500~8 000 尾/m2,50 g/尾的鱖魚種便可進箱,1 m3箱體放養30~50尾。同時要在箱內放置水花生、水葫蘆等供鱖魚棲息[2]。
3餌料魚投餌
鱖魚是典型的肉食性魚類,需隨時供應規格適宜、數量充足的餌料魚[3]。可就近利用網箱或池塘養殖鰱魚、鳙魚種或鯽魚、鯉魚等一些繁殖快的魚類;也可捕撈、收購野雜魚或到專業漁場購買鰱魚、鳙魚種充當餌料魚。一般情況下,餌料魚養殖與鱖魚養殖面積比為5∶1,餌料魚規格不應超過鱖魚全長的2/3。一般采用階段性投飼法,投喂次數應根據水溫和鱖魚攝食情況而定。水溫低時,鱖魚的攝食強度低,餌料魚活動及生長代謝也慢,間隔時間可長些,投餌量占的比例小些;水溫高時,鱖魚的攝食量大,間隔時間則短些,投餌量占的比例大些。投喂的餌料魚,應事先進行拉網鍛煉,以提高運輸成活率和在網箱中的適應能力。如網箱中培育的餌料魚,在捕撈和運輸過程中,也應細心操作,避免死亡。餌料魚要求體質健壯,無疾病,投喂前應用3%~5%的食鹽浸泡10~15 min消毒。魚種進箱后,應同時投喂餌料魚。第1次投喂量為鱖魚種質量的4~5倍。日常投餌料魚量應根據水溫變化情況進行確定。一般水溫28~29 ℃,日投餌率(日投餌率為每天的投餌量占鱖體重的百分比)15%;水溫25~27 ℃,日投餌率12%;水溫22~24 ℃,日投餌率9%;水溫20~21 ℃,日投餌率5%;水溫18 ℃以上,日投餌率2%。網箱飼養鱖,在各養殖階段應開始人工試馴養,投喂新鮮、無污染的鮮魚塊、蝦等動物性飼料,投喂量為8%左右,以防止在養殖過程中因活餌料魚不足造成死亡。
4日常管理
一是網箱檢查。每天傍晚和第2天早晨,將網箱的四角輕輕提起。仔細觀察鱖魚的吃食生長情況,仔細察看網衣是否有破損或堵塞。水位變動劇烈時,如洪水期、枯水期,都要注意檢查網箱的位置,并及時調整。二是魚種檢查。每月1次,定期檢查魚種生長狀況。三是清洗網箱。①人工清洗。網衣附著物較少時,可將網衣提起,然后抖落污物或者直接將網衣浸入水中漂洗。當附著物過多時,可用竹片抽打使其脫落。操作要細心,防止傷魚破網。洗網的間隔時間以網目不堵塞為原則。②機械清洗。采用潛水泵,管直徑為3.3 cm,用水流把網箱上的污物沖掉。③生物清污法。在網箱內適當配養羅非魚、鳊魚、青魚、鲴魚等喜刮食附生藻類的魚類,使網衣保持清潔,水流暢通;同時也可提供鱖魚餌料,并且增加魚產量。四是適時投餌。要求餌料魚投喂務必做到及時、充足、適口,使網箱內始終保持一定密度的適口餌料魚,以利于鱖魚快速生長[4]。五是四防措施。為了確保網箱養殖級魚的成功,減少不必要的損失,要求做到:防止水鳥對鱖魚的侵襲;防止水獺、水鼠偷吃鱖魚或咬壞網箱;做好防洪、防大風工作;做好防逃防盜工作。六是飼養日志。網箱日志包括日期、天氣、水溫、放養、捕魚記錄,投飼種類及數量,魚類活動情況,魚病情況及防治措施,用藥記錄等項目。
5病害防治
網箱養殖鱖魚病害較少,其病害主要為爛鰓病、赤皮病、車輪蟲病等,在養殖過程中要嚴把“五關”,就基本上不會發生魚病。一是嚴把苗種質量關;二是嚴把科學飼養關;
三是嚴把放養密度關,四是嚴把日常管理關;五是嚴把定期消毒關。如發生病情,防治時注意以下幾點:一是對癥下藥。在下藥前必須查明魚病種類,根據病害,對癥下藥,否則,無效。二是鱖魚發病后,一般使用藥物為漂白粉、二氯異氰尿酸鈉、二溴海因、硫酸銅和硫酸亞鐵合劑(5∶2)等。用藥最好的辦法是掛簍、吊袋,劑量可以適當加大。因為隨著水體對流,藥物的流失較大。其次是將鱖魚集中到網箱一角,用塑料薄膜將魚集中箱體的一角與箱外水體隔開,進行洗浴。必須嚴格按藥品說明操作,否則容易發生死魚情況。
6適時起捕
網箱養鱖魚一般的投入產出比在1.0∶2.5以上,經濟效益較高。但在養殖過程中,要注意上市規格,一旦體重達到商品鱖魚時,即要上市。體重在500~750 g的鱖魚稱為標鱖,否則稱為超標鱖魚,標鱖的價格是超標鱖價格的2倍以上。因此,鱖魚按體重適時起捕是取得較高經濟效益的關鍵一環。在日常管理中,必須及時掌握鱖魚的生長情況,并且根據市場行情,用控制投餌的方法,調整鱖魚的生長速度和適時起捕銷售,以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
7參考文獻
[1] 朱仙珍,周一鳴.八字精養法在鱖魚健康養殖中的應用[J].漁業致富指南,2010(2):36-37.
[2] 王松剛,朱建瑜,顧明.鱖魚高產養殖技術[J].科學養魚,2010(4):81.
[3] 高建文.鱖魚水庫網箱養殖[J].海洋與漁業,2006(6):22-23.
[4] 黃有生,程國華.鱖魚健康養殖技術[J].江西水產科技,2010(1):4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