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年03月30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現代教育科學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方法 推薦本站最著名教育雜志:《現代教育科學》高教版是由吉林省教育科學院和吉林省高等教育學會主辦的立足吉林、面向全國的高等教育科學研究學術期刊。它的前身是吉林省高等教育科學研究所和吉林省高等教育學會于1984年11月創辦的內部發行的學術季刊《吉林高等教育研究》;經批準,該刊從1988年第一期開始公開出版發行,更名為《高教研究》,成為全國第五家公開發行的省級高教研究期刊。1989年,吉林省教育科研組織進行了新的布局調整,以吉林省高教科研所和吉林省教育科研所為基礎成立了吉林省教育科學院。與此相適應,經批準,從1990年起《高教研究》改為《吉林教育科學》,成為既有"高教研究"刊種又有"普教研究"刊種的公開發行的學術月刊("普教研究"的前身是上世紀80年代初創辦、內部出版發行的"吉林教育科研通訊")。2001年,經國家新聞出版署批準,《吉林教育科學》更名為《現代教育科學》。每年"高教研究"和"普教研究"各出6期。
摘 要:目前許多老師和家長都不同程度地對學生進行應試培養而忽略了對創新思維的開發和培養,高分低能的學生仍然大有人在,把成績作為評價學生好壞的標準,很大程度壓制了孩子們對新事物的探求,對新問題的思考。如何轉變“填鴨式”教育為開放式教育,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也能獲得獲取知識的能力,通過創新思維開拓視野,提高解決新生事物的能力,應作為當前教學目標的導向。
關鍵詞:現代教育科學,小學數學,創新思維,培養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社會進步的源泉和經濟競爭的核心,更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當今社會和國際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更是人的創造力的競爭。創新思維是指對事物間的聯系進行前所未有的思考,從而創造出新事物的思維方法,是一切具有嶄新內容的思維形式的總和。創新能力是運用知識和理論,在科學、藝術、技術和各種實踐活動領域中不斷提供具有經濟價值、社會價值、生態價值的新思想、新理論、新方法和新發明的能力。因此,創新思維是一切創新活動的開始。創新思維的培養應該從小抓起,人與生俱來對世界一切事物充滿好奇,是啟發和培養孩子創新思維的最佳時機。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創新能力已經有了很大提高,少數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在世界上也已占有一席之地。但是,受中國傳統文化長期的影響,許多老師和家長都不同程度地對學生進行應試培養而忽略了對創新思維的開發和培養,把好學生的標準與學習成績掛鉤,很大程度上壓制了孩子們對新事物的探求、對新問題的思考和對老師的質疑。如何轉變“填鴨式”教育為開放式教育,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也能獲得獲取知識的能力。通過創新思維開拓視野,提高解決新生事物的能力,應作為當前教學目標的導向。
本文作者就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開啟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談一些具體做法。
一、立體式思維學習數學
傳統教學多以文字性輸入將知識灌輸給學生,其主觀能動性由老師單方控制,學生在嚴肅的課堂氛圍中難以利用不同的渠道獲取知識,所以容易造成壓抑和枯燥式記憶環境,那么這種記憶往往是死記硬背,缺乏知識間邏輯的灌輸和聯通。而立體式思維注重從各種感觀刺激人體大腦,有助于學生更深刻地認知新生事物和接受新鮮知識。記憶是過去的經驗在人腦中的反映,以為教學中通常把記憶局限于運動記憶、形象記憶和概念記憶,然除此之外還應包括邏輯記憶和情緒記憶。前三種記憶較為枯燥和不連貫,學生往往需要通過反復而有意識的鍛煉才能實現有效記憶的效果,如一些數學公式和數學概念。而經過一段時間,所記憶的東西慢慢淡化而產生忘記或記憶不牢固。如果經過一個假期后,老師就上學期所學內容進行測試,往往會發現學生會有不同程度的遺忘。因此,如果我們輔助以多種方式立體思維式記憶,學生往往會記憶深刻。例如,在數學教學中一些應用題的教授時,可輔助多媒體教學方式和生活案例進行。
這樣不僅可以給學生營造一個輕松和舒適的學習環境,更可以將所學的知識滲透到實際生活中,讓他們感到學有所用、學以致用的滿足感和成就感,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樣,也可通過戶外實踐和興趣問答豐富變換學生的學習環境。
二、鼓勵學生質疑
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是一切創造性活動的基礎,是富有創造精神的人所必需具備的一種能力。沈金狗“學貴有疑”,學生在學習中產生了疑問,就能主動地向未知領域做出新的探索。傳統式填鴨教育是把學生學習到從老師教授的知識為唯一目的的一種教學方式,這種方式本身就違背了自然科學的理念。人類對知識的認知多處于一種規律的追尋,不管是老師還是學生都必須采用批判式教育,鼓勵學生發現問題,培養思維獨立。所以在數學教學中,老師應積極為學生創造思考問題的環境,讓他們提出問題,為學生創造質疑的機會,可參考大學論文答辯式的結尾,每堂課給學生留下可討論可思考的空間,由淺入深,日久堅持,這需要老師積極的配合和熱情的鼓勵,同時引導他們從不同角度、不同環節和不同層次發現問題。例如,鼓勵學生預習功課,預先將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標出,帶著問題思考;學會提取課堂學習的重點內容;圍繞課題,展開聯想,聯系之前以學過的知識。
三、開發合作式學習
一般情況下,小學教學都是單獨的學習方式,而往往在大學授課中有許多的合作學習內容。合作學習是指有多個學生同時參與而完成的學習方式,與單獨學習方式相比,此種方法可納入不同個性思維方式,會出現思維差異和思維爭議。不同的理解方式和個性化差異會對同一個問題和內容產生不同層面、角度和深度的理解,必然導致個性化問題的產生,通過互動環節和老師的答疑,學生會對所學知識加深理解和記憶。
四、探索知識的灌輸
教學時老師給學生留下的課后習題往往有正確答案或者參考答案。學生的思維模式就是往相同的結果努力。這往往禁錮了學生的創新思維,沒有給學生創造創新思維的訓練機會。因此,我們需要研究一些開放性課題和問題,讓學生學會和習慣按照自己的方式探索知識。老師可以提供一些簡單的調研題目給學生,讓他們通過問卷調查或翻閱圖書資料的方式,以文字加數學的方式回答老師留下的課題,這樣的課題并不存在正確答案或參考答案,僅是圍繞一個題目展開的綜合性分析。這種課題可以使孩子得到多方思維的鍛煉和知識的全面掌握。
五、適當增添百科知識
課本知識通常較為單一和枯燥,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課題效果和感覺,不定時添加或插入適當并相關的百科知識,以達到緩解課題緊張學習氛圍、增進學生學習興趣的作用。例如授課前可選用世界名曲調節學習氣氛,使學生心曠神怡或產生新鮮感,便于在后期的授課中提高學習效率;或者向學生展示相關百科卡片,或就當時環境、國內外發生的大事件進行分析講解。這樣可以不同程度地刺激學生的大腦,使其喜歡授課環境,增進授課興趣。
總之,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社會發展的源泉和動力。作為小學數學教師,要善于根據數學學科實踐性和思考性相結合、形象性和抽象性相結合的特點,挖掘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