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10月09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摘要:影視剪輯藝術作為在影視行業發展過程中逐漸獨立出來并得到完善的一門藝術,其在節奏上往往具有著非常高的要求,剪輯師不僅要貫徹導演的意圖,對拍攝后得到的各種素材進行整合,同時也要在尊重觀眾審美心理的基礎上進行藝術再創作,對于整個影視作品的創作具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而如何對影視剪輯節奏進行準確把握,也成為了影視作品剪輯創作所需要關注的重要課題。 基于此,本文對影視作品剪輯創作節奏的主要影響因素展開了分析,同時對影視作品剪輯創作的一些節奏把握技巧進行了總結探討,希望能夠對影視作品剪輯創作水平的提升提供一定借鑒。
關鍵詞:影視作品剪輯節奏
在影視作品的創作過程中,剪輯水平通常會對作品的藝術表現力、感染力產生直接影響,而對于剪輯節奏的把握,則是其中影響最為深刻的一點,如果剪輯師能夠根據影視作品情節內容、拍攝素材等因素做出合理的節奏把控,將影視情節按照自然、流暢的節奏表現出來,那么其藝術性以及觀眾觀看體驗就會大大提升,反之如影視作品剪輯節奏過于零碎、僵化,那么影視作品的藝術表現力就會大大削弱,觀眾觀看體驗同樣會顯得比較差。 而要想提高影視作品質量,對于后期制作階段剪輯節奏的合理把握自然也是十分必要的。
一、影視作品剪輯創作節奏的主要影響因素
(一)情節內容
對于影視作品剪輯節奏的把握,首先需要關注其情節內容,影視作品的情節內容不同,劇情發展、人物情緒起伏、矛盾沖突等存在差異,后期的剪輯節奏把握也同樣需要對其進行適應,這樣才能夠使影視作品的整體風格、情節發展節奏與剪輯節奏相適應,并保證影視作品內容表達的自然、清晰、準確。 例如在影視作品情節變化較大、矛盾沖突比較劇烈的情況下,其剪輯節奏就應隨著劇情發展中矛盾沖突的升級而不斷加快,力求給觀眾帶來驚心動魄的體驗; 而在影視作品情節變化程度并不大、矛盾沖突也相對緩和時,剪輯節奏則通常會適當放慢并保持平穩,以達到客觀、清晰敘事的效果[1]。 當然,這樣的剪輯節奏規律并非絕對,在一些特殊的藝術處理中,影視作品的剪輯有時還會選擇與內部節奏(劇情)截然不同的外部節奏,即在劇情較為平淡時加快剪輯節奏,或是在劇情變化較大時保持舒緩的剪輯節奏,類似的處理方式雖然比較少見,但在影視作品剪輯節奏的把控上仍然是值得注意的。
(二)造型
影視剪輯中影響剪輯節奏的造型因素并非簡單的人物造型,而是指廣義上影響環境形象與人物形象的造型元素,通常包括燈光、服裝、道具、美術等。 在影視作品的剪輯工作中,由于各類造型元素都會給人物形象、環境形象帶來不同程度的直接影響,而后期剪輯又是確定影視作品中人物、環境造型的最終環節,因此為保證人物形象的生動性以及環境形象的適宜性,通常都會以協調各項造型元素為前提,對影視作品剪輯節奏進行準確把握,而造型因素對影視作品剪輯節奏的影響也能夠由此得到體現[2]。 例如在針對人物造型的剪輯中,剪輯節奏一般會根據人物在影視劇中的年齡、性格、外貌等特征而定,但在細節的節奏把控上仍需考慮到美術、化妝、服裝等各部門對人物形象的影響; 而在針對環境造型的剪輯中,剪輯節奏的變化則通常需要為全局服務,以充分發揮環境造型在烘托氣氛等方面的作用。
(三)聲音
影視作品中的聲音通常可分為音樂、人聲與音響三大來,不同聲音對剪輯節奏的影響也是完全不同的。 首先,對影視作品中融入音樂的部分,應根據音樂的旋律變化、情感內涵、風格來對剪輯節奏進行把控,對于輕柔的管弦樂,應放緩鏡頭推進速度等方面的剪輯節奏; 對于激昂的打擊樂、搖滾樂,則應加快剪輯節奏,并隨著音樂逐漸推向高潮而將剪輯節奏加快至頂點,以實現視覺感受與聽覺感受的和諧統一,促使影視作品主題、情感進一步升華。
其次,在人聲部分,影視剪輯的節奏則需要根據鏡頭中語言的內容與形式而進行具有調節。 例如在對話場景中,如對話雙方的交流比較平和,對話內容較為普通,人聲的語氣也比較平緩,那么剪輯節奏通常都會放緩,并采用平行剪輯的方式來對對話場景與雙方對話時的表情進行平行展現[3]。
而在一些需要進行突然性鏡頭切換的影視情節中,則可以采用錯位剪輯方法,將第一個鏡頭末尾的聲音延伸到切換后的第二個鏡頭中,以糅合因鏡頭切換所產生的斷裂感,并保證電影節奏的連貫性與有序性。 最后,在音響部分,通常需要根據音響作用對其進行主觀音響與客觀音響的區分,對于為渲染氣氛、表現人物心理的主觀音響,剪輯節奏應根據該部分情節發展需求與人物塑造需求而定,而對于組成鏡頭中內容的客觀音響,則根據聲音的出現與消失來把握剪輯的入點與出點,使音響能夠保持與畫面的同步,并與鏡頭融為整體。
(四)畫面
影視作品中的畫面雖然看似十分復雜,但其對于剪輯節奏的影響卻比較直接,通常可體現在鏡頭組接與色彩兩方面。 這其中鏡頭組接是指影視作品中前后鏡頭在進行切換時的銜接,為保證鏡頭切換的自然性,盡可能消除鏡頭切換所產生的跳躍感,就需要根據前后鏡頭的類型來剪輯節奏進行合理把控。 例如在運動式鏡頭中,由于前后鏡頭中通常都具有著很強的動態性,因此剪輯時需要通過節奏的調節來保持前后鏡頭在動作速度上的一致性,以免影響觀眾的觀感體驗,對于一些存在由靜轉動、由動轉靜的鏡頭,還需保證運動鏡頭的起伏性,并將鏡頭外運動(攝影機)與鏡頭內運動結合起來[4]。
而在排列式鏡頭中,則需要保持穩定的剪輯節奏,保證鏡頭長度、內容乃至景別的一致性,以充分發揮其渲染、鋪墊的作用。 在色彩方面,其對于影視作品剪輯節奏的影響要更為簡單,通常需要根據鏡頭中色彩明度、飽和度等因素而定,以最大化表現出鏡頭、畫面的視覺沖擊激勵。 例如在色彩飽和度較高時,通常需要加快剪輯節奏,以便于調動觀眾的情緒,而在色彩飽和度較低時,則需要適當放緩剪輯節奏,為觀眾的情感內涵感知與氛圍營造創造良好基礎。
二、影視作品剪輯創作中的節奏把握方法
(一)關注人物情態變化
對于剪輯師來說,影視作品的剪輯實際上一項再創作活動,雖然創作過程中需要在總體上遵循導演的創造思路與創作理念,劇情發展也要與劇本相貼合,但具體的情節進度把控仍然會受到剪輯創作的直接影響,而要想保證剪輯節奏的合理性,自然也就需要對人物情態變化這一影響影視作品情節發展的關鍵要素進行重點關注。
例如在人物動作方面,影視劇中角色的各項動作雖然是由演員在表演活動中完成,但后期剪輯創作中對于人物動作的組接,卻同樣會影響到動作變化與影視劇的內容表達,因此剪輯師在進行人物動作鏡頭剪輯之前,必須要對人物性格、情節背景等因素來對整個人物形象展開綜合分析,并從人物的角度來對剪輯節奏進行調整,以實現對人物動作相關鏡頭素材的合理選擇、處理,保證人物所完成的動作能夠符合其自身形象及所處的背景、環境,使影視作品的情節發展更加自然、生動且更具合理性[5]。
如影片《肖申克的救贖》中,主人公安迪從下水道逃出監獄后,立即脫掉了身上的囚衣,并舉起雙手仰望星空,這一系列的動作素雖然看似普通,但無論是完成動作時的速度,還是鏡頭展現動作的視角,亦或是每個鏡頭的長度,都顯得恰到好處,既符合主人公所處境遇下應有的心理變化,同時也將其對自由的渴望、信仰充分展現了出來,并將劇情推至高潮,而這些正是通過剪輯節奏把控來實現的。
(二)靈活調整剪輯率
在影視作品剪輯創作中,剪輯率調整實際上就單位時間內鏡頭個數的控制,與鏡頭轉換速度、鏡頭長度直接相關,同時也是實現對剪輯節奏合理控制的有效方法之一。 一般來說,由于影視劇需要通過畫面與聲音的結合來對情節內容進行呈現,因此隨著情節內容的不斷推進,觀眾的聽覺、視覺感官也會逐漸發生變化,畢竟對觀眾的情緒、情感體驗造成影響,而為了在準確展現情節內容的同時,給觀眾帶來更好的視覺、聽覺乃至情感體驗,則需要根據情節內容來對剪輯率加以控制來,同時借此調整視覺、聽覺節奏,實現情感體驗變化。
例如在影片《碟中諜1》中,為交代主人公的身份、職業等多項重要信息,并將帶入到快節奏的情節發展與極具緊迫感的氛圍中,通過鏡頭的不斷切換,觀眾能夠從不同鏡頭中了解到多項信息,而這種鏡頭高速轉換的視覺節奏與聽覺節奏,則將觀眾直接帶入情緒高點,幫助其獲得了良好的情感體驗。
(三)適當延長敘事時間
為增強觀眾的代入感,幫助其理解影視劇作品所想要表達的內容,影視作品中的大多數敘事時間通常都會與現實時間保持一致,但在一些特殊情況下,為了對重要情節進行強調,同時引導觀眾將注意力集中至該片段,也同樣可以采用慢鏡頭、定格等剪輯方法來延長敘事時間,調整影視作品的整體剪輯節奏。 例如在影片《贖罪》中,為了讓觀眾注意到小女主人公對男傭產生誤會的起因,就采用慢鏡頭對女主人公姐姐穿著睡衣從水中站起的畫面,這樣觀眾從小女主人公的視角來看,站在旁邊的男傭以及將性感身材展露無遺的姐姐,自然可以引發錯誤的聯想,而后續的情節發展在觀眾眼中自然也就變得順理成章。
(四)非必要鏡頭壓縮
在對影視作品敘事時間與現實時間關系的處理上,通過剪輯來壓縮敘事時間同樣是比較常見的,其具體剪輯方法包括刪減不必要鏡頭、快鏡頭等,通過對這些剪輯方法的運用,剪輯師可以在不影響影視作品情節內容整體展現的前提下,縮短鏡頭長度、減少單位時間內的鏡頭數量,剪輯節奏也會隨之大大放緩,并使影視作品的情節安排顯得詳略得當。 例如在影片《偷拐搶騙》中,為了表現“艾維表哥”行動的迅速,就將從掛電話趕往機場至到達目的地的一系列鏡頭進行了大量刪減,原本需要數個小時才能夠完成的事件,由于僅保留了幾個代表性鏡頭,因此短短5秒鐘就已經結束,且絲毫不會影響觀眾對影片情節發展的理解。
三、結語
總而言之,影視作品創作中的剪輯節奏把控雖然具有著較大的難度,但只要能夠準確把握情節內容、聲音、畫面、造型等剪輯節奏影響因素,同時對延長敘事時間、調整剪輯率、鏡頭壓縮、人物情態變化分析等剪輯節奏控制方法進行靈活應用,就必然能夠找到最為合適的影視作品剪輯節奏。
參考文獻:
[1]杜禹諾.聲畫因素對影視作品中剪輯節奏的影響[J].當代旅游,2019(12).
[2]劉定操.淺談影視剪輯的技巧[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9(18).
[3]高宇巍.試論音樂節奏的處理在影視剪輯中的核心作用[J].北方音樂,2019(4).
[4]王蕊.影視剪輯節奏的表現形式探究[J].戲劇之家,2019(8).
[5]于子淇.影視剪輯中聲音畫面與剪輯節奏之間的影響研究[J].現代交際,2018(23).
作者簡介:李金澤(1998-),男,吉林長春人,吉林動畫學院,在校生,研究方向:影視導演、影視后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