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10月15日 分類:文學論文 次數:
內容摘要:后疫情時代,人工智能帶來新的閱讀革命,線上線下互相融合,優勢互補; 單篇閱讀、群文閱讀和整本書閱讀的“三態共建”,融生相長,讓閱讀教學煥發新的生機。 筆者漫步云端,守正創新,著眼未來,精準地定位三維閱讀的內涵,科學地改進三維閱讀的路徑,合理地建構三維閱讀的模式,期望師生共讀共長,在閱讀的濡養中體悟人生百態,守護美好的精神家園,鍛造卓越雅致的人格,享受靈魂深處的愉悅。
關鍵詞:后疫情時代 三維閱讀 三態共建
后疫情時代,人工智能帶來新的閱讀革命,各種優質教育資源全球共享、全民受益,使布滿圍墻的閱讀教學超越時空,同屏共震,同心共鳴。 筆者與學生漫步云端,在亂花漸欲迷人眼的沙堤吟誦,在映日荷花別樣紅的荷塘漫談,在落霞與孤騖齊飛的曠野唱和,在千樹萬樹梨花開的雪地涵詠。 筆者也與學生席地而讀,共享閱讀的美好時光。 我們時而邀約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時而靜聽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時而笑看高爾基“讓暴風雪來得更猛烈些吧”……一起感受古今名著的雋永詩意,品味唐詩宋詞的豐腴清婉,欣賞諸子百家的飄逸深邃。
通過線上線下的互相融合,單篇閱讀、群文閱讀和整本書閱讀的“三態共建”,使其各顯其長,優勢互補,融生相長。 筆者精準地定位三維閱讀的內涵,科學地改進三維閱讀的路徑,合理地建構三維閱讀的模式,師生在閱讀的濡養中體悟人生百態,守護美好的精神家園,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鍛造卓越雅致的人格,享受靈魂深處的愉悅。
一.依托課標,精準定位三維閱讀的內涵
時下正值語文課程改革和語文教學繁花綻放的大時代,守正創新,著眼未來,理性地對待語文課程的“常”與“變”,是每個語文人應該堅守的教育姿態。 三維閱讀根據學段和學情,依托《課程標準》的三維目標,精準定位文本價值,科學細化教學目標,合理選擇教學方法,課程內容模塊的構成和閱讀路徑的選擇逐步走向清晰化、科學化、人性化,閱讀教學也從“教書”轉向“育人”,從“語文教學”走向“語文教育”。 三維閱讀以語文課程為載體,以閱讀教學為主渠道,以培養語文核心素養為終極目標,促進學生全面可持續發展。 閱讀教學的“三維”,既指基于《語文課程標準》三維目標下的閱讀,又指以教師主導、學生主體、家長為參與者三位一體的閱讀; 既指線上指導與線下實踐互相融合的閱讀,又指從“單一個體”走向“學習共同體”的閱讀。 它遵循初中生的閱讀需求及身心發展特點,細化教學目標,整合教育資源,改進閱讀路徑,形成閱讀序列,由課內向課外延伸,由單篇閱讀向群文閱讀轉型,由輸入到輸出轉變,由統一講解式學習走向人工智能時代的個性化學習,多維度立體化地提升學生閱讀的品質和效能。 筆者參編出版的《初中三維閱讀》(分冊)和《三維閱讀》(中考版)分別從名師引讀、類文推薦、牛刀小試、指點迷津、閱讀評價等方面,既有宏觀的導讀著眼點和關注角度,又有具體的導讀方法和案例呈現,厘清三維閱讀的策略和做法,為廣大一線語文教師的閱讀教學提供了典型的樣例和有益的借鑒。
梁啟超先生說:“語文應該是一束一束地教,而不是一篇一篇地教。 ”很多經典文本,把它置于一個相對大一些的“閱讀場”“語文場”中,其價值和魅力會被彰顯得更加充分。 筆者曾以余映潮老師的課例《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為藍本,以“心中有光,不懼遠方”為話題,采用“1+x”群文閱讀的方式,以“半畝方塘”映照“天光云影”,實現詩歌意義的融通。 活動如下:
活動一:入情入境,觀看張藝謀導演的《抬石號子》視頻,聆聽高亢雄壯的旋律,觀察抬石工人堅毅樂觀的表情,感受繁重艱辛的工人們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活動二:比較閱讀,誦讀組詩《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假如生活“豁”了你》和《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蘇軾),引導學生體會古典詩詞和現代詩歌思維上的相通之處,感受語言表達上的差異性和情感意蘊的異同。
活動三:仿寫小詩,品讀邵燕祥的小詩《假如生活重新開頭》,仿寫詩歌,聯通語用和育人,啟迪學生:面對困境,不亂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將來,不念過往。
通過以上活動,筆者創設一個相對寬廣、立體的濡染情境,設置恰切的“閱讀場”和“教學場”,讓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梯度漸進、螺旋上升。
二.多重對話,科學改進三維閱讀的路徑
語文教育的本質特點是建構知能并重的核心內容體系,不斷創新語文教育的評價方式和路徑,全面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以實現培養語文化的社會人的語文教育目的。 三維閱讀追求教師、學生、教材編者、文本之間的多重對話,線上指導與線下閱讀相融合,單篇閱讀與群文閱讀相整合,引導學生從“被動接受式閱讀”走向“自主、合作、探究式閱讀”,從“單一個體學習”走向“人工智能時代的學習共同體”。 它兼顧多重角色在閱讀過程中共存并行,交融互進,將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提升、文化傳承與理解融為一體,實現學生言語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同步成長。
例如閱讀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筆者首先運用微視頻展示魯迅其人其文,進行線上閱讀指導,并安排學生線下自主閱讀《朝花夕拾》,通過親子共讀,完成閱讀記錄單; 然后,引導學生與文本、作者、編者、同學和老師進行多重對話: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實際上是從什么到
什么的過程? 學生們眾說紛紜,大多有自己獨特的閱讀體會: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實際上是從樂園到學園的過程; 是從獨樂到眾樂的過程; 是從天真爛漫到他人約束的過程; 是從玩中學到學中玩的過程; 是從自然世界到書本世界的過程; 是從率真到成熟的過程……最后,筆者進行評價性總結: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種地點的變化,實際上是成長的代價,是知識的吸引,也是人生的必然。 像這樣,通過多重對話,實現了從課內向課外的延伸,從輸入到輸出的轉變,學生獲得思想的啟迪和精神的成長。
三.深度閱讀,合理構建三維閱讀的模式
如果說單篇閱讀是“一朵花里看世界”,那么群文閱讀和主題閱讀就是聚焦的“一江春水向東流”。 三維閱讀打破固定課時、跨越學科界限、重建課程體系,從“靜態文本”到“動態課程”,站在立德樹人的角度調控閱讀的視角和策略,培養的是學生聯結、比較、整合、創新等思維和能力。 它把主題導讀、單篇精讀、群文閱讀、整本書閱讀進行明晰、精準、科學的比例配置,多維度地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長遠、縱深發展,形成同一主題的不同層次的閱讀,共同完成一次完整的閱讀之旅。
筆者以本校八年級學生的閱讀需求、閱讀原點、閱讀效果、閱讀評價等為例,進行了為期三年的三維閱讀跟蹤記錄。 我們成立了“三維閱讀”研究團隊,以教材為起點,以群文閱讀和主題閱讀為載體,以提升語文核心素養為目標,勇敢嘗試新的閱讀模式。 我們制定系列的閱讀課程方案,研究教材專題的沿用和建構,完善閱讀教學的模式,及時梳理典型閱讀范例,不斷尋找適合本班的閱讀方法,定期進行召開專題探討會,期在構建師生共生共長的閱讀模式。
例如學習八年級人物傳記《美麗的顏色》,筆者首先通過微課引讀讓學生了解傳記的特點,習得閱讀傳記的方法,并布置學生線下自讀瑪麗·居里的《我的信念》《居里夫人自傳》等作品,感受作者的語言風格和人格魅力; 然后,進行親子共讀,以主題閱讀和群文閱讀為助力,完成閱讀記錄單; 最后,全班評讀,深度碰撞。 三維閱讀構建了“教師引讀——學生自讀——家長促讀——全班評讀”的閱讀模式,學生在“教師引讀——個體閱讀——親子悅讀——分享越讀”中提升了閱讀的深度和思辨性。
閱讀論文范例: 淺析主題繪本閱讀活動對學前教育幼兒的影響作用
后疫情時代,許多實踐者、先行者走出了各具特色的教改之路,探索了許多充滿生命意識和時代特色的閱讀范式,展現著閱讀教學的樸素與底蘊,吟唱著母語的純潔與美麗。 筆者期待三維閱讀能夠在內容上三維齊全可識,環節上涇渭分明可辨,對話上主題深度可親,也能迎來新的態勢、新的發展、新的境界,共同建構一種自然美好的閱讀生態。
作者:丁 潔